2)第955章 讳疾忌医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彪站在御帐外出神,打了个招呼,便进帐去了。

  杨彪回头看了看,举步向外走去。

  出了行在不远,眼前就是洨水。秋高气爽,天气渐寒,已经有片片秋叶坠落,漂浮在水面上,随波逐流,更多的落在树根下,重重叠叠。

  杨彪在河边站了片刻,想定了主意,转身让人去请荀彧。

  时间不长,荀彧来了,孤身一人。

  “杨公?”

  “友若去渤海了?”

  “是的。”

  “你什么时候回河东?”

  荀彧眼神微闪。“杨公的意思是……”

  “邺城之围已解,你汝颍人不仅安然无恙,而且大多都已经入仕。你还留在这里不走,怕是不合适。还有什么事没做,又如此难以启齿,能否对我说一说?”

  荀彧想了想。“党事。”

  杨彪眉头一皱。“党事有什么好说的?相隔不过三十年,很多事都是我亲眼所见,你还担心有人会向壁虚构不成?再说了,如今邸报发行天下,但凡稍微关心一点时事的人,都不会漏过。就算有人掩过饰非,也不过是欲盖弥彰罢了,岂能瞒得过有心人的眼睛。”

  荀彧倒吸一口冷气,眼睛瞪得溜圆,几乎要挣裂眼眶。

  他来行在的目的,就是希望天子收回成命,不要向天下征集党人的事迹,以便对党人做过的一些过激的事有所保留。

  可是杨彪这句话却说得明白,掩过饰非只是欲盖弥彰,向壁虚构也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,唯一的办法就是直书其事。

  如此一来,党人就算不被人当作伪君子,至少也是偏激之徒,名誉扫地。

  他知道杨彪一向不赞成党人的做法,但他真没想到杨彪会如此狠辣,竟然为天子发声,要对党人进行清算。

  荀彧咽了口唾沫,寒声道:“杨公……不担心天下人心崩坏吗?”

  杨彪转头看着荀彧,眼中闪过一丝怜惜。

  他知道,荀彧虽然是王佐之才,但他受限于党人的身份,无法做出决断。

  “文若,你觉得本朝政事之失,首在于何?”

  荀彧犹豫了片刻,还是抗言道:“是桓灵二帝亲小人,远贤臣。信阉竖,锢党人。”

  杨彪摇摇头。“是皇室规模太大,负担太重。宫室数以百计,大多年久失修,是以常有崩塌、雷火,修缮、维护开支亿万。宫中嫔妃万计,衣食胭脂,日费千金。”

  他转过头,看着缓缓东流的河水,一声叹息。“所以天子减宫室,皇后、贵人共居一殿,去宦官之制。荀贵人主持同文馆,宋贵人、董贵人主持太学书坊,马贵人披护侍卫天子,皆以俸禄自养。赖朝廷供养者,不过皇后、皇子数人,日费数金而已。仅此一项,一年便可节省二十亿。”

  荀彧屏住了呼吸。

  他听懂了杨彪的意思。

  朝廷之所以入不敷出,除了战事连绵不休之外,还有两个重要因素。

  其中之一,就是皇室的开支太大。

  后宫除了天子、太后、皇后,还有很多贵人、美人,再加上服侍她们的宫女、阉人,数量近万,每天消费巨大,仅是衣食、胭脂这些日常开支,就要近千金。

  这一直是大臣们批评的对象,却无法改变。

  现在天子对自己下手,减省后宫规模,还让无所事事的贵人做事,将这一笔巨大的开支节省得只剩下一个零头,改革的诚意不可谓不足。

  天子如此,那大臣们是不是也应该投桃报李?

  如果连直面问题都不肯,还说什么去除弊政,锐意革新?

  荀彧的声音有些嘶哑。“这是……天子的意思,还是杨公的意思?”

  “是谁的意思,重要吗?难道最重要的不是是非?”杨公转头看着荀彧。“文若,你可不能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啊。王子师一时意气,毁了长安,你不要步他后尘,毁了中兴之机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