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742章 推波助澜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们写文章,大放厥词,还要费心费力地在军中宣讲?为什么?”

  说到最后,韩遂已经是声色俱厉,杀气腾腾。

  诸将不笑了,神情变得凝重起来。

  “诸君,这就是天子的胸怀,天子的气度啊。”韩遂拍打着手中的文章,哗哗作响。“天子欲兴王道,就不能堵塞言路,要不然那些人嘴上不敢说,背地里地会诽谤朝廷。还会在史书中颠倒黑白,转是为非,就像诬蔑我们凉州人一样。天子让他们说,就是要看他们究竟想说什么,又能说什么,让天下人看看他们的嘴脸。”

  姜冏偷偷看了黄猗一眼,却发现黄猗面不改色,恍若未闻,不禁暗自一笑。

  他们大多是凉州人,对韩遂的说法深有同感。黄猗却是关东人,他的族伯黄琬曾与董卓发生激烈冲突,算是排斥凉州人的山东士大夫的一员。身处这样的场合,黄猗多少是有些尴尬的。

  但黄猗掩饰得极好。

  这些关东人就是有城府,不像凉州人直肠子,一言不合就拔刀。

  “天子为什么要在军中推行教化,要让我们读书?就是为了今天,让我们知道这些读书人究竟想说什么。”韩遂最后做了总结。“所以,诸君不仅要在军中宣讲,还要让将士们知道这些人的嘴脸,不要被他们道德君子的外表骗了。必要的时候,还要进行反驳,不能任由他们胡说八道。”

  “喏。”诸将齐声应诺,却有些底气不足。

  要他们杀人,他们很有信心。要他们和大儒辩论,他们哪有这个本事。

  “是不是担心写不出文章?”韩遂冷笑道。

  “大将军,大部分将士……只认得字,没写过文章啊。”

  “他们不会写,军中教习也不会写?只要将将士们态度表达出来,就是好文章。”韩遂说道:“他们不是总说为民请命吗?谁是民?我们就是民,我们的态度就是民意。他们要为民请命,岂能视我们的态度而不见?”

  “没错,大将军说得对,军中将士是民,那些与我们一起修缮河堤的百姓也是民。”黄猗补充道:“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军中讲,还要在工地上讲,让更多的人知道朝廷为什么要度田,又是什么人反对度田。”

  “那这些文章可不够啊。”有人提醒道。

  “这个不用你们担心。”韩遂笑道:“子美的夫人在睢阳办了印坊,我们可以送一份文书过去,请她翻印,要多少都有。将来不仅要在关东发行,还要送到河北,让冀州的百姓也听听这些人在说些什么。”

  姜冏一声叹息,故作遗憾。“大将军,如此一来,只怕冀州不战自溃,我等想立功更难了。”

  韩遂一愣,随即又说道:“真能如此,岂不更好?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,不就是这样么?”

  诸将互相看看,心有灵犀地笑了起来。

  韩遂就是嘴硬,真要有这么一天,他会很大失所望的。

  比起不战而屈人之兵,韩遂显然更渴望在战场上击败袁绍,报当年一箭之仇。

  不过这样的话只能在背后说说,不能当着韩遂的面说。

  否则韩遂会暴走的。

  商量完了在军中宣讲的事,诸将领命而去。

  韩遂留下黄猗,命他带一些钱,立刻赶往睢阳,与袁权商量翻印文章的事。刻版需要的时间比较长,等他请示朝廷批准翻印的诏书到达,袁权都未必能做好翻印的准备。

  “子美,你暂时就留在睢阳。”韩遂拍拍黄猗的肩膀。“有什么事,我会用快马通知你。”

  黄猗感激不尽,躬身领命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