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218章 求同存异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大变故。

  将来进一步教化、融合也有了基础。

  对刘协的这个方案,公卿大臣都表示赞同。

 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张喜的头上。

  赵温教李式,他教呼厨泉,公平合理。

  坐在山坡上,刘协与公卿大臣商量着朝廷大事。条件虽然简陋,气氛却还算活跃。冲突、分歧不少,有时候甚至很尖锐,但有基本的共识垫底,整个会议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果。

  虽然士孙瑞还没有最后拿下范先,但是有卫固的先例在前,范先请降已成定局。

  赵温等人建议,对范先采取同样的处理方法。

  人尽量少杀,但财产尽数剥夺。

  原因很简单,叛乱是大罪,不多杀人是天子开恩,抄没家产,不让他有再次生事的能力,却是必行之事,而且天经地义。

  这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告。

  当然,大家心照不宣的事,朝廷现在穷得丁当响,等着河东豪强的家产续命。

  识相的赶紧捐献,不用全出,朝廷还有官职赏赐。

  不识相的,别怪朝廷翻脸,抄家灭门。

  反正理由是现成的。

  皇帝大驾光临河东,你不来迎驾、贡献,眼里还有朝廷吗?

  对这些久经官场的老臣来说,要找点理由整人,真是容易得很。

  以前不做,不是不会,是不肯。

  如今天子落难,节衣缩食,他们跟着吃糠咽菜,苦不堪言,再不出手就说不过去了。

  有君臣大义在,他们干得心安理得,名正言顺。

  刘协心情不错,请他们吃了一顿野味烧烤。

  趁此机会,太常王绛出面,众臣附议,请天子回城。

  新年将至,要举行各种典礼,缺了天子不行,在野外也不合适,还是回城里方便。

  这一次,刘协没有再拒绝。

  但他提出,回城之前,朕带你们去个地方。

  ——

  安邑城西北有一个独立的小城,据说是大禹称王之处,故称禹王城。

  夏禹已成传说,这座小城如今是铁官的官署。

  裴潜已经在这里忙碌了大半个月。

  奉命协助杨奉进驻河东后,裴潜建议杨奉率兵进驻盐池,他自己却接管了铁官。

  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

  临机制宜是他的权力。

  但得知天子对杨奉不满后,裴潜清楚,自己那点小心思瞒不过天子,必须加以补救。

  所以这些天,他不敢有丝毫大意,软硬兼施,恩威并用,迫使铁官满负荷运转,炉火日夜通明。

  得知天子将带着公卿大臣来铁官视察,裴潜命令所有人工匠、刑徒轮班,进行个人卫生的整理,又对铁官内外进行了清扫,尽可能做到干净整洁。

  对那些有可能对天子造成威胁的刑徒,他也一一调离,不让他们有任何生事的机会。

  对天子最为重视的马甲,他亲自查验,每一具都亲手摸过,还套上战马,检验是否合身。

  从西凉军缴获的马甲很粗糙——至少在他看来如此——经过改进之后,结构更加合理,防护能力也提高了不少。

  可是在他看来,所有的一切,都比不过天子随手勾勒的马镫。

  他自己试过,有了这两个马镫,即使是最普通的骑士也能稳稳的坐在马背上,挟矛冲锋。

  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,有了这两个马镫,人马俱甲的三百甲骑将拥有何等恐怖的冲击力。

  裴潜打好了腹稿,无论如何,这次一定要争取随天子出征的机会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