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143章 更进一步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一种新犁,只需一人一牛就能耕地,效率比之前需要两头牛的旧犁还要高。

  河南能以那么少的户口跻身郡国中流,新犁功不可没。

  荀或一开始也不相信只是形制的改变就能带来这么大的效益。后来亲眼见识了新犁势如破竹的破土,他才知道石韬等人为什么那么自信。

  如果硝石也能发挥类似的任用,亩产提高两三成肯定没什么问题。

  走在人群中,荀或陷入了沉思。

  ——

  一家四口逛了半天街,品尝了不少美食,顺便买了过年要穿的新衣。

  宛市商品品类齐全,花样繁多。因为可供挑选的余地大,价格也公道。按照荀文倩的说法,属于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的程度。

  荀或大开眼界。

  “天子说,这才是真正的王道。”荀文倩说道,随即又补充了一句。“个别人富可敌国,大多数人没有立锥之地不叫富,那叫为富不仁,是取祸之道,不能长治久安。”

  荀或瞅了荀文倩两眼,觉得她话里有话,意有所指。

  不过他不得不承认,这说法是符合儒家思想的。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,是夫子所道,天子只是更进一步。

  黄巾之乱之所以引发那么大的冲击,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兼并引起的贫富不均,无法凭自身劳作解决温饱的百姓实在太多了,只有要有登高一呼,就像火星落到了柴堆上一样,瞬间燃起熊熊大火。

  党人事先没想到会这么严重,否则也不会与张角往来。

  那时候党人眼中只有朝廷的背信弃义,只有天子重用阉竖引发的不忿,坚信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,根本没想到自己也是祸乱之源。

  他们玩火自焚,引来了十余年的大乱,险些倾覆大汉。

  如今回头再看,要说一点愧疚也没有,显然不是事实。

  只不过作为党人的一员,而且是其中的俊秀,要他当众承认党人错了,也不太现实。

  “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看来天子的王道不仅师从孟子,还直接追朔到了夫子,可喜可贺。”

  荀文倩思索片刻,说道:“准确地说,他对这句话只认可一半。”

  “一半?”

  “虽然没听他亲口说过,但是按照我的理解,他不认为寡和贫就能接受。如果只是满足于均和安,却不能解决寡和贫的问题,不能称为王道。儒门之失,正在于此。”

  荀或沉吟了良久,默默地点了点头。

 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观点,儒门之中便有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。他们重视民生,鼓励农桑,推崇教化,和天子现在做的差不多。

 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名字,叫循吏。

  只是循吏大多是埋头干实事的,不喜欢党人、名士那一套作派,所以大多名声不显。

  曾几何时,他也曾对循吏不以为然,觉得他们境界不高,只能做些庶务,不足为社稷之臣。施政一方还行,位至三公就力有不逮了。

  最典型的就是昭宣时的颍川太守黄霸。

  现在看来,他错得实在离谱,踏实勤政的循吏才是王道的践行者。

  荀或突然想起了南阳郡学中的那些画像。

  他隐约听人说过,天子看那些画像时,在杜诗的画像前停了好一会儿,还提到了杜诗发明的水排。因为那个原因,消失多年的水排如今重现于世,而且不断改进,对南阳铁官的产量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任用。

  “明天天子要去印坊吗?”荀或问道。

  “当然要去。”荀文倩忽然想起来一件事,一拍额头。“差点忘了,我要给他买两件常服。他明天不能正式露面,只能旁听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