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1050章 知行合一_汉道天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好坐而论道,只推崇以身证道。张子布虽迂腐,却愿证道,所以天子以其为渤海太守,命其自证。只可惜,两年过去了,渤海的成绩不如所愿。”

  他突然提高了声音。“陈长文,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说?”

  众人纷纷往角落里看去。

  正坐在角落里与人闲谈的陈群忽然听到自己的名字,愣了一下,抬头一看,又见众目睽睽,而王粲则是一脸戏谑,不由得心生不快。

  “我就是一待罪之人,能有什么好说的。”他甩了甩袖子,回头继续自己的话题。

  王粲碰了个软钉子,也有些无趣,摸摸鼻子,嘿嘿一笑。“恭嗣,你来开个头,让我看看你这几个月的收获如何,也让秦兄知道我等今日聚会之要旨。”

  年轻人含笑点头。“那我就抛砖引玉了。”

  众人纷纷入座,洗耳恭听。

  年轻人姓刘名廙,字恭嗣,是南阳安众人,与兄长刘望之一起在郡学,师从宋忠。天子巡狩南阳,推行教化,原本只在郡学里研究学问的学子们也走出讲堂,深入乡亭,调查各县乡亭办学的情况,并统计应该入学的孩子,为来年建学做准备。

  刘廙兄弟去的是本县安众。

  南阳富庶,安众的条件在南阳也是居于前列,刘廙一直觉得安众的学校很多,需要补充的有限,这是一趟轻松的差事。

  可是等他们直正深入乡里才知道,安众的教化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好,想读书而不能读书人的很多。要想满足所有人的要求,至少要新建十余所学校才行。

  “我们实步统计了一下,安众现有一万三千七百余户,近六万口。其中十岁以上,十五岁以下的有五千八百余人。按五百人一校,也需要十二所学校。三百人一样,则近二十所。但整个安众只有一个县学,两个私学,远远不能满足要求。”

  刘廙将了解到的情况说了一遍。

  即使已经过去了几天,他对本县教化缺失的情况还是耿耿于怀,大有触目惊心之感,更对自己之前的熟视无睹感到惭愧。

  秦宓在一旁静静地听着,不由得想起与天子见面的经历。

  天子曾问他,你教过几人读书?

  他当时回答生性疏懒,未曾教授,惹得天子大为不快。当时他还觉得天子强人所难,是欲加之罪,现在看到刘廙的自责,他忽然觉得不安起来。

  生性疏懒四个字,的确不足以解释自己的不作为。

  既然以士自居,要求天子为尧舜,自己又怎么能满足于坐而论道?

  自己做不到的事,要求别人去做,是强人所难。

  那自己明明能做到的事却不做,反而指手划脚地指责别人,又算什么?

  换成我是天子,也会对这种人嗤之以鼻吧。

  刘廙说完,又有人起身,解说这一次的行程。

  一人接着一个,一县接着一县。

  南阳不愧是大郡,四五十万户,近两百万口,适合读书而没有读书的人超过二十万人,是现在的郡学、县学无法承担的责任。要想实现天子希望的教化,需要新建近千所学校。

  有了学校,还要有教师。就算一个学校只配一个教师,也需要千人,远超南阳郡学现有的生员数量。

  也许是说,要想达到天子的目标,不仅南阳郡学必须全员出动,还要招募更多的读书人充任教师。

  这里面当然有想以此入仕的,但不可否认,更多的人未必能入仕,做教师,挣一份俸禄养活自己,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  至少比仰食于人强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gwylt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